“逆向考研”,给成长多一个选项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4日正式开考。在近年持续不减的考研热中,许多人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逆向考研”,即“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报考“双非”高校(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生。随着近年来考研竞争愈发激烈,“逆向考研”有增多趋势。以常州大学为例,在今年入学的2022级1615名硕士研究生新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新生有73人,其中不乏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毕业生。此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纷纷披露了“逆向考研”数据。从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情况看,选择“逆向考研”的考生也不在少数。“逆向考研”缘何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考生更加务实,从“挑学校”到“挑学科”
在扬州大学临床兽医专业研一新生中,成都姑娘钟婧怡的考研经历有些特别。本科就读于“双一流”高校四川农业大学的她,最终选择保送扬州大学。“之前我做过攻略,扬州大学‘兽医学’在全国的排名数一数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教授也在这所大学任教,这让我心生向往。”
“逆向考研”从一定程度来说是顺应内心、理性从容的体现。经历过两次考研的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研一学生于中正对此深有体会。“第一次考研失败,一是因为准备不充分,二是对自己成绩过于自信。”考研首战,本科就读于山西大学的于中正将目标定为浙江大学,尽管成绩超过当年理科考研国家线60多分,但因为报考专业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相较往年大幅上涨,他最终无奈落榜。
考研首战出师不利,是重整旗鼓再战还是退后一步与自己和解?于中正选择了后者。“首战落榜让我长了教训,考研‘二战’备考期间我重新定位考研目标学校,从实际出发,既缓解了考研‘二战’的巨大压力,也兼顾到地域环境、科研方向、未来就业等多方面因素。”于中正说,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学科进入ESI综合排名全球前1‰,学科实力强劲加上高就业率等多方面因素最终让他选择报考。“经历过一次失败,觉得‘考得上比考得好更重要’。如果为了进‘双一流’高校,不惜考研‘二战’‘三战’,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历内卷。”
“不单纯为了追求名校身份去考研,而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和适合的专业,也许会更有助于未来发展。”在钟婧怡看来,扬州是一座很有文化的城市,地处长三角,未来可能有